最近比较火爆的一个词汇:工业大摸底,不摸不知道,一摸吓一跳,午夜垂死梦中惊坐起,原来列强竟是我们自己!
本来是为顺丰研发无人机送快递的,机身长10米,翼展20米,载重1.2吨,航程3000公里,升限6000米。造价只要200万*币,结果申请飞行许可证的时候被军方发现,家人们谁懂啊,婚书写了,聘礼下了,喜帖发了,婚房布置好了,新娘选秀进宫了。
《世界谍战和著名间谍大揭秘》是一本融知识性、趣味性于一体的世界谍战和间谍全记录,选取了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间谍活动材料,以历史资料为依据,用纪实的手法进行描述,力求真实展现一幕幕波澜壮阔、惊心动魄的间谍与反间谍事件,凸显众多间谍在幕后的智慧和作用,帮助读者揭开历史的真相,对间谍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。
“你现在开始将所有的特工都安排出去,将事发地点周围的县城都给我严密监视起来,发现一切可疑人物你都有权利调查清楚!”
还以为又见闪哈大白鹅,仔细一看却是战骑高达化身的“小白鹅”,让人看上去有一种“南方小土豆穿上羽绒服”的既视感,不得不说,创意还是非常牛的,竟能硬生生将HG战骑高达通过加装各种零件,把外观变成了大白鹅佩涅罗佩的造型。
后来,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期,外公又穿着那套中山服,从条件优越的包头市,调到了地处晋南的一个交通不便、消息闭塞、生活艰苦的“三线厂”里,而外婆也随着外公在中条山的那个大山沟里开始了新生活。他们在那里一干几十年,尤其是在工厂“无米下锅”、职工工资都不能保证的日子里,他们不仅没有怨气,而且还教育子女们相信:工厂一定会好起来。
记得不久前有一次新型车辆鉴定会,外公被部队首长和厂领导请到了主席台上,他依然穿着那套蓝呢子中山服。当这一幕出现时,我发现守在台下第一排的外婆,正用她那两只眍眍的毛眼眼,盯着外公,满足得像是在欣赏着一件珍贵的艺术品
那是在一次技术研讨会上,平时总穿一身劳动布工装的外公,这回却穿了一身笔挺的中山服向首长汇报技术革新情况。坐在会场的外婆意外地一抬头,外公的新面貌便闯入了她的眼帘,让她的心房电击似地一颤。从此,外婆的芳心,就被穿蓝呢子中山服的外公俘获了。
外公的中山服,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,国家机械工业部(即后来的兵器工业部)给他发的。外公之所以有这个光荣,是因为他在内蒙古第一机械厂参加我国第一代坦克研制的工作中,崭露了头角:在试车的节骨眼上,连接履带的钢销断裂,这成了当时的一个难题。可是这道难题让我外公这位二十多岁小青年破解了,因此,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坦克装配高级技工(八级工),被派往苏联学习。
新中国的八级工匠,就够耀眼的了,又有了留苏经历,你说哪个姑娘不动心?听外婆讲,她之所以能俘获爷爷的心,凭的不是她“校花”的容貌和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的身份,而是作为中俄混血儿,她有较高的俄语水平。外公回国后,带回不少俄文资料,可他的俄语不行,很多东西看不明白。当时在工厂里,只有我外婆能帮助他。
后来,不少人找门路调出了那个大山沟,他们却像守家护院一样,一往情深地守在那里,因为这个工厂曾为我们的国防建设填补过多项空白。